进入新千年的中学生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品味修养。有报道称,时下各大书店利用暑期时间纷纷开辟了名著专柜,而到这里捧场的也多是只有十五六岁的初中生。这些孩子对于名著的理解究竟怎样?他们看完名著后能消化多少?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。
在西单图书大厦二楼,一个叫孙晨的初中一年级女学生进入了记者的视野,这名只有十三岁的女孩手捧一本《鲁迅杂文集》正看得津津有味。
针对记者“对鲁迅的书能看懂吗”的提问,孙晨的回答很干脆:“有什么看不明白的,我们教科书上就有许多片断,每次读的时候都觉得不过瘾,都想把整本书看完”。这名出生在80年代末的中学生用近似于狂傲的语气对生于70年代末的记者说,“别用你们70年代人的眼光看我们90年代的人,我们已经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想法了,虽然有些地方不太明白,可是大体上还是看得懂的,《鲁迅杂文集》我都看了三遍了,每次看的时候感受都不同,小学时看是一个想法,中学时看又是另外一个想法。我们中学生看名著不光是时髦,而是对名著的喜爱,而且看名著能够提高我的文化修养。”
与孙晨不同,现在上初中二年级的刘勇俊接触名著读物是受电视的影响。他说,“我看名著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的,起初爸妈和老师总是说看那些书可以提高文化修养写作水平,可那时候对那些书根本就没兴趣。后来是看了电视剧《三国演义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西游记》之后才开始喜欢名著的,看了书以后就总觉得电视没味,还是看书好,可以有充足自由的空间凭空想象宋江、武松。名著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,还有动作描写、场面描写都细致入微,《三国演义》我都看了好几遍了,那里面的人物我都能背下来了。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作诗也会吟,看名著真的能提高我的写作水平。我现在已经看完了几套名著了。”
记者见到秦梅时,她正在这里为自己孩子买书。当时她挑的两本书分别是《中国现代作家精选》和鲁迅的《朝花夕拾》。秦梅告诉记者:“看这些书总比孩子去看一些不健康的录像和电影好得多,现在的录像影碟不是暴力就是爱情,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早熟,什么都懂,而且很容易模仿,我们做家长的必须要给他们指点,我在买书之前都会征求孩子的意见的,这些书都是他自己选的,他对这些书感兴趣,我也很高兴。”秦梅说,她的孩子已上初三了,名著也看了不少。
对于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名著,作为中学老师的李娅给予了我们一个提示:现在的孩子需要全社会的关注。李老师说,中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成长期,环境对他们会造成很大的影响,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学校可以提供,可离开学校后就要靠家长和社会来关注,让孩子去阅读名著不光是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单方面意见,也是孩子们自己的意愿,他们已经有能力独立去看一本名著,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方式,在这基础上,我们老师和家长再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就可以,孩子们完全有这个能力去读一些内容向上的文学名著。还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好书,不懂的地方可以为他们讲解。现在的黄色漫画书和黄色光盘太多了,电视剧为了吸引观众也特意弄一些接吻戏,床上戏,可再这样下去,会害了孩子的。”
李老师在最后强调说:“我想如果要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,让他们自由地享受阅读的乐趣,是需要各方面努力配合的。”